平面構成作品
新生事物總是蘊藏強大的生命力的,但傳統的東西也有它存在的價值。人們的認識和觀念也經歷幾波幾折,從基礎圖案課程在課題上悄然隱退,到重新回到課堂,又經歷不斷改革調整,逐漸打破設計基礎課程的傳統的模式,一改以往較單一封閉為現在多元而開放的局面。在基礎圖案課程與平面構成并存的基礎上,結合各方面實際,許多院校都開設了由圖案課程延伸開來的如:黑白圖案、裝飾圖案、裝飾畫、圖形創意等等系列課程。實踐結果證明,平面構成和圖案各具優勢,它們具共性之處又相互區別。因各自優勢的特點而不能相互取代,因而也就有了共存的基礎。從教學結果的終端,受教育者——學生來看,經歷構成和圖案等系列課程的學習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學習,可獲得不同的審美體驗和情感體驗,訓練 多種思維方法,拓展創作視野和創作手法,更好的服務社會。
構成是一個近代造型概念,其含義是指將不同或相同形態的幾個以上的單元重新組合成為一個新的單元, 構成對象的主要形態,包括自然形態、幾何形態和抽象形態。并賦予其視覺化的、力學化的觀念。平面構成探討的是二度空間的視覺文法。其構成形式主要有重復、近似、浙變、變 異、對比、集結、發射、特異、空間與矛盾空間、分割、肌理及錯視等等。 平面構成的認識源于自然科學和哲學認識論的發展,二十世紀建立在最新發展的量子力學基礎之上的微觀認識論,人們更為關注事物內部的結構,這種由宏觀認識到微觀認識的深化,也影響了造型藝術規律的發展。構成觀念可以說早在西方繪畫中可見到其影子。如立體主義繪 畫、俄國的構成主義、荷蘭的新造型主義,他們都主張放棄傳統的寫實,以抽象的形式表現,到后來的德國包毫斯設計學院的不斷完善發展,形成一個完整的現代設計基礎訓練的教學體系,奠定了構成設計觀念在現代設計訓練及應用。
--- 版權最終歸艾銻無限所有http://www.maosdadas.net/ 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
相關文章